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ENGLISH

理事身影

于宏源

点击数:4510发布时间:2013-12-10 13:05:47 

  于宏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 副所长

  欧洲研究中心 成员




于宏源研究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副所长、研究员 地址:上海市田林路195弄15号,邮编:200233 电话:021-54614900×8412 传真:021-6485 0100 手机: 13817577834 基本情况 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所副所长,研究员,2010年上海社科新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部议题负责人。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博士毕业,2011年担任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访问学者。代表英文专著为Global Warming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in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8)。代表中文专著《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制度、博弈和应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限容和创新:气候变化两大挑战的综合研究”,项目批准号码:09BGJ008,,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气候变化谈判综合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的专题任务,课题编号:2012BAC20B02。同时主持了国家气象局、环保部、美国能源基金会、上海世博局等相关课题。 学术研究情况 1、 主要著作 Global Warming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New York:Nova Publishers, 2008) 《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制度、博弈和应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专著。 《创新国际能源机制与国际能源法》,海洋出版社,2010年11月,合著,第一作者。 《低碳创新与城市责任》,海洋出版社2010年9月,合著,第一作者和主编。 国家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编,《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1年(美国、印度 、韩国部分撰写者)。 杨洁勉主编:《大磨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二章2、3、4节。 杨洁勉主编:《国际体系和多边组织发展》,“第11章国际能源安全体系”,时事出版社,2007年, 杨洁勉主编:《大体系》, “环境能源分体系”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杨洁勉主编:《国际危机泛化与中美共同应对》,“防疫和减灾危机管理”,时事出版社,2010年1月。 2、国际学术刊物英文文章 “Climate Change: Long term security implications”, in Coping wirh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Disasters and security, Hex Series on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peace, Vol 5, 2010. Two Logics of Climate Change Game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know-how competition “China, Climate Change Diplomacy and Alliance” ,South Bulletin: Reflections and Foresights (Swiss South Center) 16 May 2008, Issue 15 “In the Belly of China’s Diplomacy: China and Global Warming”,Shaping China’s Energy Security,(French Asian Center) March 2008 “Green challenges in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Dialogue, http://www.chinadialogue.net, September 15, 2006.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sia-Pacific: China Responds to Global Warming" (co-author). Global Change, Peace, and Security, vol. 17, iss.1 (2005). “Knowledge and Climate Change Policy Coordination in China.”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 21, no. 3(2004). “Global Environmental Regimes and Policy Coordin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9, no. 2 (2004). “Chin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cies on Global Warming: Explanation and Assessment.” (co-author). Working Papers Series, Center for Asia Pacific Studies, No. 147. 3、国内学术刊物中文文章 "试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新变化",《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6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体制与能力:美国环境外交体制研究”,《当代亚太》,2012年第4期。 "气候变化与全球安全治理:基于问卷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年第6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美国环境外交:发展、动因和手段研究”,《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9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中国和气候变化国际制度:认知和塑造”,《国际观察》, 2009年第4期。 “中美碳外交引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走向”,《绿叶》, 2009年7期。 “全球气候治理和发展中国家气候谈判策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年第7期。 “整合气候和经济危机的全球治理:气候谈判新发展研究”,《世界经济研究》, 2009第7期。 “澳门经济发展中的良治政府因素”,《东南亚纵横》, 2009年第2期。 “低碳经济: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方向”,《绿叶》, 2009年第1期。 “环境容量与能源创新——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二元博弈视角”,《国际观察》, 2008年第6期。 “国际制度和中国软能力建设—基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8期。 “气候变化问题的二元博弈视角及启示”,《国际观察》,2008年第5期。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议价和中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9期。 “权力转移中的能源链及其挑战”,《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四个体系彰显世界合作新理念”,《半月谈》,2008年第14期。 “清洁能源和中国环境外交”,《绿叶》,2008年第4期。 “全球环境治理的两重性与“中国环境威胁论”,《国际问题论坛》 2008年春季号。 “国际制度在中国的内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评论》,第七辑。 “清洁能源和国际体系权力转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年会优秀论文奖,载于《国际责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年会论文集(2007年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美国在东南亚的反恐地缘政治”,《当代亚太》,2007年第7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国际环境合作中的集体行动逻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5期。 “国际环境制度与政府决策转型”,《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第1期。 “全球化下行政管理制度变迁”,《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4期。 “国际机制中的利益驱动与公共政策协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全球环境基金(GEF)与中国环境外交”,《当代亚太》,2006年第2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中国政策协调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月。


下一篇:​王健

上一篇:理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