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全球治理——中国与联合国”
国际会议综述
石晨霞
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博士后
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中国联合国协会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和文化研究院协办,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和中导集团承办的“变革中的全球治理——中国与联合国”国际会议于2014年1月13-14日在上海举行。
联合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Jeffrey Feltman,联合国秘书长2015年后发展议程特别顾问Amina J. Mohammed,联合国秘书长执行变革特别顾问Kim Won-soo,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执行所长Sally Fegan-Wyles,奥地利驻华大使Irene Giner-Reichl以及包括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大学、国际贸易中心和南方中心等联合国系统和国际组织的30多名官员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中联部、外交部、中国外文局、中国联合国协会、本市有关单位的领导,以及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60多位国内嘉宾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张小安主持,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执行所长Sally Fegan-Wyles,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腊翊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分别致辞。随后,由Sally Fegan-Wyles女士主持,联合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Jeffrey Feltman,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黄友义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在会议的分议题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食品安全和清洁能源”、“2015年后发展议程”、“公私伙伴关系”等议题进行了广泛对话和深入研讨,特别是就中国和联合国如何在全球治理中相互合作发挥领导作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领导致辞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所长Sally Fegan-Wyles指出,联合国成员国正在考虑2015年后国际发展的议程,为了实现这样的议程,我们需要有新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落实有关议程,而且这样的议程应该是包容性的,不仅包括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还包括公民社会,我们在共同的利益、不同的需求,以及有分别的责任框架下进行更好的合作。
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指出,目前的全球秩序实际上同时面临着很多重要的制约因素,包括如何来很好地管理全球转移,如何提供全球的公共产品,如何缩小在联合国的宗旨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同时如何管理好一些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在原来以国家为中心的概念下如何来处理好这样的问题,当然也还有如何在联合国内部和在联合国之外进行很好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全球治理机构必须具有充分的包容性和有效性,这要求利益相关方能够参与进来,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全球治理结构必须体现出公正、民主,不管是在我们的议程设定还是在决策过程中都应该这样,让所有人的意见融入到过程当中。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腊翊凡对新形势下的全球治理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第一,要塑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最佳平台。同时,联合国距国际社会期待还有差距,我们支持联合国与时俱进,增强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以更好的履行其职责。第二,要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是历史的潮流,也认识到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势在必行,关键是如何将共识转化为行动。第三,2015年后发展议程应该被确立为全球治理的优先方向。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国际社会应该在全面评估国际发展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 2015年后发展议程应该继续以发展为主题,以非洲国家为重点,以消除贫穷为核心,统筹考虑各国不同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尊重各个国家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应该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坚持南北合作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南南合作是有益的补充。第四,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其将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中国将更加坚定地支持联合国,真心实意地支持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中国和联合国的合作源远流长,不仅在于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不仅在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肩负重要的责任,还在于全体中国人民始终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同样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体现了我们与联合国的合作。世界博览会来到中国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一届世博会,也是首次以城市作为主题所举办的世博会,那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在上海通过了《上海宣言》。《上海宣言》中有一段这么说的:“为了纪念并弘扬全人类共同参与的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我们建议联合国将每年的上海世博会闭幕那一天10月31号命名为世界城市日,以此弘扬世博的精神,并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2013年12月6号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的会议中,193个成员国共同同意,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号定名为“世界城市日”。由此,由中国人提议的一个日子,首次成为联合国指定的一个国际日;由中国人主办的一次国际盛会,可以每年有这样的国际日来予以纪念并弘扬其精神。这其实就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一点贡献,我们期望能够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旨演讲
联合国副秘书长Jeffrey Feltman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以下观点。首先,联合国将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在联合国机构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方在和平、稳定、促进繁荣等方面拥有共同的理念。其次,赋予联合国更多的资源。联合国以及秘书长本身并不拥有特定的资源,但联合国也需要组织更多的资源,带着整个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资源来介入问题的解决,因此赋予其适当的资源是必要的。最后,联合国将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只有和相关机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了几点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第一,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期待中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第二,在提升中国发展援助的有效性方面,中国应该逐步通过联合国发展系统这样的多边机制提升双边援助的有效性。此外,在发展援助方面,中国应该由几个核心机构负责运行,避免过多机构参与其中影响实效。同时还要区分发展援助和贸易投资援助的区别。第三,加强与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中国应该把联合国发展系统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借助其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去应对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问题。第四,中国急需建立一支熟悉多边合作、多边机制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与联合国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为中国政府培养新一代的青年才俊,以此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软实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外文局原副局长黄友义围绕中国梦与全球治理发表了以下观点。第一,全球治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崛起后,全球力量地缘分布的改变;二是全球性问题的增加;三是全球性公共产品需在合理与公平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无可替代,但也无法单打独斗。联合国不能把人类带到天堂,但是可以避免人类走向地狱。第三,中国梦为全球治理增添正能量。中国梦倡导开放包容,推进全球治理价值的和而不同;中国梦倡导和平发展,有助于全球治理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推进。走在圆梦道路上的中国,将以更加积极地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梦的实现共通共享,也将为全球治理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